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陆北顾!
光是策论好又如何?距离县试不过短短两月,你是不可能考得上州学的!”
“我依旧会是第一!
永远都是!”
随后知县李磐回到了室内,此时县学掌谕将陆北顾之前的成绩资料拿了过来,正是李磐吩咐要看的。
看着翻阅资料的李磐,掌谕斟酌了一番词句后说道。
“陆北顾的墨义①成绩太差,帖经②、诗赋也只能说中规中矩,如今距离县试日子可不远了。”
言下之意便是告诉知县,哪怕策论足够优秀,可陆北顾其他的成绩还是拖后腿了,这样的话就很难通过县试。
而这,也是陆北顾的致命缺陷。
实际上,在大宋科类复杂的科举制度③里,正常士人,只要不到自觉科场前途无望,考的其实大多都是进士科。
而进士科自太平兴国三年开始,考试内容固定为诗、赋、策论、墨义、帖经五项,庆历四年进行了大规模调整,但随后又改回去不少。
在如今的嘉祐元年,考试内容还是这五项,但策论的优先级被提到了最高,对墨义的考核则更偏向考生的理解而非死记硬背。
但无论如何,这五项内容是不能出现只有一项非常强的严重偏科现象的,因为这样综合成绩很难通过县试。
李磐闻言微微颔首,知县虽然兼管县学,拥有对县学学生晋升到州学的考核权。
但大宋对于科举制度的公平性是非常看重的,很多东西都已经定死了,为的就是防止世家门阀的死灰复燃。
虽然对于出身特别硬能力又不太行的人群,还特意留了“恩荫④”
这个口子。
可对于绝大部分参加科举的士子来讲,大宋的科举制度相比于大唐,真的已经公平无数倍了。
在这种制度下,李磐即便惜才,也不能公然把县试综合成绩不行的学生推荐上去。
如果他非要这么做,那就是自找麻烦,相当于授人以柄。
“现在去把陆北顾唤来。”
这篇策论,有些未尽之意是无法在大庭广众之下探讨的。
而有些其他事情,李磐也打算与陆北顾私下里好好聊一聊。
——————
①墨义,即从经义中提出问题要求考生笔答,考题通常选自《春秋》或《礼记》,题量规定为十道。
②帖经,即将经典原文的前、后句子裁去,只露出中间的某一两句或某一两行,让考生将前、后补齐,考题通常选自《论语》,题量规定为十道。
③宋朝科举制度分为常科和特科,常科包括进士科、诸科、武科,特科包括制科、童子科,其中诸科指的是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明经、明法、明字等专业取士的科目,诸科考试虽难度较低但考中后仕途往往极为艰难。
④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