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78章 极具颠覆性的概念从此刻诞生(第3页)

爱因斯坦坚信上帝不掷骰子,用光子说捍卫光的粒子性。

玻尔却以互补原理为盾。

主张波动性与粒子性本就共存于微观世界。

这场持续二十余年的索尔维会议论战。

至今仍在物理学史上激荡着回响。

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时。

恐怕也未曾想到。

这个为解决黑体辐射问题而生的假说。

竟会成为颠覆经典物理大厦的起点。

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时。

连他的导师朗之万都将论文当作有趣的哲学思考。

直到电子衍射实验成功,波粒二象性才真正从理论构想走向实验验证。

“就像光在光电效应中表现为粒子,在双缝干涉中又展现出波动特性。”

“电子也是如此,既可以像子弹般撞击屏幕留下离散落点,又能像水波般产生干涉条纹。

但两种特性为何会在不同观测条件下交替显现?”

沈骁感慨道。

“双缝实验包含了量子力学的核心思想,实际上它包含了唯一的奥秘。”

他想起费曼那句著名论断。

这场科学史上的观念革命,至今仍留有未解之谜。

薛定谔方程能精准描述波函数演化,却无法解释观测瞬间的坍缩机制。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划定了微观世界的认知边界,却无法弥合经典与量子的鸿沟。

沈骁明白无论是爱因斯坦的局域实在论。

还是玻尔的量子整体性。

都像盲人摸象般触及了真理的某个侧面。

“即便我们用单光子源逐个发射光量子,只要不观测,它们依然会在屏幕上累积出干涉图案。”

“这就像宇宙自带的默认设置,在未被扰动时,万物都遵循波动规律运行。”

“但一旦我们试图追踪光子的轨迹,它就会以粒子的形态坍缩。”

“这就像宇宙在玩一场精密的平衡游戏。”

“当我们放下观测的执念,它便展现出波动的连续之美。”

“一旦我们介入,它又立即切换到粒子的离散模式。”

楚衍笑着说道。

即便在光子通过双缝后再决定是否观测,结果依然遵循波粒二象性的规则。

“问题在于观测的本质。”

沈骁沉思片刻道。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