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李治却莞尔摇头:“我是为大将军说过话,但应当不是我的缘故——四哥更得父皇看重,他也曾为江夏王说过话。
甚至三哥都特意上书,从封地上回来了一趟,也是为了江夏王。”
李道宗是宗室,本人又有本事,人缘很好。
李泰是想拉拢李道宗为己用,三哥吴王李恪大约是出于平日私交不错,且李道宗又确实有功,所以也出面送了这样一份人情。
然而最后李道宗没有入凌烟阁。
李勣何等关注凌烟阁相关消息,李道宗这种跟他情况差不多,各有优劣的竞争对手,他当然更是上心,这些情况也都了解。
可他没想到会从李治口中听到这些实在话。
晋王竟然一点也不居功!
他拜托过晋王替他说好话,而如今他也确实入了凌烟阁。
回来的路上,李勣已经仔仔细细想过了他愿意为此付出的代价——他也早已告诉过晋王,他会替他镇守并州,不只是因为皇帝的安排。
换句话说,他李勣现在有两位君主,最高级别当然还是皇帝,其次就是晋王了。
晋王如果让他去做一些私事,只要不是谋反,他就会去做。
若是……晋王想争储君位,他也会站在身后。
早在长孙府上,李勣就敏锐察觉到了,国舅爷对晋王的喜爱看重,不只是一个舅舅对小外甥,他甚至怀疑,国舅爷将凌烟阁事告知,是为了晋王,而不是为了自己。
别看太子和魏王各有班底,但只要有长孙无忌一人的偏向,那这就是三足鼎立。
这就是作为国舅爷与凌烟阁第一人的实力。
李勣早把一切盘算的明白。
若是这回,李治对他提出什么要求,只要不过分,李勣都会答应下来的。
而李治不挟恩图报,李勣就已经很感激了,但不想晋王竟然坦坦白白说了李道宗之事,然后笑眯眯道:“父皇再疼爱我们,在国家大事上也不会听我们的,可见大将军能上凌烟阁,是自己的功劳。
在父皇心里,大将军哪怕年轻也配得上凌烟阁!”
在世俗观点看,年近五十的李勣不算年轻,但在凌烟阁一众人中,李勣妥妥是‘后起之秀’。
连他自己都忍不住要想,他能上凌阳阁,会不会有长孙无忌和晋王的功劳,但晋王,就是这样柔和且笑眉笑眼地祝贺他,告诉他,都是大将军自己的功劳。
说的李勣再次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起来。
同时,在李勣眼里,晋王那高洁的品格,就像他曾经见过的大漠北地山巅上的积雪一样无暇!
这样的想法,直到李勣进宫面圣谢恩,回到家中后还久久不能散去。
*
李勣回府第二日一早,儿孙并在京的所有嫡系旁系李氏族人,都集体来给他拜贺。
人头攒动,族人们均昂首挺胸,喜色盈腮。
他们的家主,上凌烟阁了嘿!
自从凌烟阁的消息出来,就长久霸占京中头条新闻。
长安城显贵云集,号称掉下来一块石头都能砸中官员。
这里永远不缺大人物。
原本,京中官员门第会以世家、勋贵、寒门来作区分。
但自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名单出来后,一个新的标准横空出世——那真是谁家出一个能上凌烟阁的顶梁柱,谁家子孙出门走路都比别人头抬得高八度!
可见经过高祖和二凤皇帝二十多年的执政,如今社会风向终于有了较大的逆转:人们不再凡事以世家的标准作为标准。
朝廷的认证,重要性已经越来越重。
悄无声息的,凌烟阁的分量,超过了崔卢等世家的名望。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