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来,皇帝久有风疾和气疾,从初次发病的年纪来看,应当是自血脉而来,很难根治。
二来,皇帝年轻时候打仗那真是不太要命的打法,曾有三日不解甲,两日不进食的赶命似急行军。
还有诸如冬日卧身冰雪,夏日身着玄甲厮杀汗血俱下,都是常有的事儿。
年轻的时候靠硬抗不在乎,如今,就都成了弊病。
孙思邈开的方子,也都是缓解急症让皇帝免于痛苦的。
要说能根治皇上的痼疾,孙思邈做不到,这世上也没有大夫做得到。
皇帝自己也明白,也曾感叹过:“沈疴属此,理所不堪。”
因此从没怪过大夫治不好他,对孙思邈开方的要求也是,能够免于风虚顿剧之苦即可。
此次亲征高句丽前,皇帝再次请了孙思邈扶脉备药,就是怕在远征途中病倒。
孙思邈便开了数种方子,一一交代给随军医官,皇帝什么证候要用哪一位方子。
因此,皇帝虽然病了一回,但并不多严重。
吃了药很快就缓解了病痛,还是李治苦求父皇多驻扎歇息两日,皇帝才又多躺了两天。
偏生就出了事。
皇帝病倒,随行的宰辅们皆陆续来问安探病,这是常例。
然而就在皇帝病好能起身的那一日,褚遂良于御前状告刘洎,说刘洎在外与军士散布流言——口称皇帝病重不起,还私下口出狂言道太子年幼,他可以行霍光伊尹事。
霍光伊尹什么事?那便是废立皇帝事!
听到这儿,姜沃都惊了:这样的话要是坐实了,那刘洎真就是死罪。
尤其是皇帝病中说这样的话,更是罪加一等。
“刘侍中当时认了吗?”
李治摇头:“没有,他坚决不认。”
“那有确切证据吗?”
“只有褚遂良带来的几个兵士,刘洎只喊冤说这些人是褚遂良的人。
两人各执一词。”
“那圣人还是将其下狱了?”
二凤皇帝在治罪上,其实很看证据。
之前房玄龄坐镇长安,还有人状告房相独揽大权要谋反呢,房玄龄大无语,直接将人送去高句丽前线,皇帝也根本没理会。
李治听出姜沃的意思,无奈道:“刘洎跟房相不能比。
房相多年来谨言慎行,但刘洎这人……”
他给姜沃举了个例子:之前皇帝让刘洎等人跟自己一起留守定州,还特意嘱咐过刘洎,太子年轻多加辅佐,然后刘洎就拍胸脯来了句,陛下放心,要是大臣有犯错的,不用太子,臣就处置了他。
二凤皇帝当时就恼了:朕叫你辅佐太子,没叫你随便诛杀大臣,你还准备代太子行生杀大权?
姜沃:……合着是有前科啊。
怪不得褚遂良状告他,一告一个准。
或者,也可以说,褚遂良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来告刘洎:毕竟刘洎前一句僭越不当之言,是当着皇帝的面说的,言犹在耳。
他能说一句,谁说不能说更大逆不道的第二句?
李治叹口气:“我并不是怪舅舅想除掉刘洎。”
毕竟刘洎从前是拥立李泰的,甚至还跟吴王李恪也有过一段时间的来往。
跟长孙无忌的关系更是水火不容。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