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光绪年间有位云南新平的举人,进京路上私带鸦片沿途售卖,共得银三四百两。
这些都是举人里的贪财之辈,终究不占多数。
那到了北京,举人们住在哪里呢?有亲友的投靠亲友,没亲友的可以住在客栈,更多的则住进了“会馆”
。
所谓会馆,类似今天各地在北京设立的驻京办事处,主要用来招待老家来京公干的官员或赶考的举人。
大部分举人一进京就直奔本省会馆,这里既安全又方便,伙食也合家乡口味。
因为会馆里经常住一些来京候命的地方官员,所以会馆还是举人们了解官场、结交人脉的名利场。
在会馆居住复习一段时间后,就要迎来礼部会试了。
会试分三场举行,一场考三天,所以要自备饭食和油灯。
考试的时候,一人一个考棚,一个考棚只能容下一张桌子,其空间类似今天厕所一个蹲位那么大。
会试的过程是非常辛苦熬人的。
参加会试的举人,都已经是各省读书人中的佼佼者、大浪淘沙后的胜利者了,但会试这关仍要残酷地淘汰掉大多数人。
以明朝万历五年的会试为例:4500余人参加考试,最终仅录取了300人。
会试后的录取者被称为贡士,从字面理解,是贡给天子的士。
成为贡士后的一个月,考生就要参加科举考试的终极考试——殿试。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清朝殿试的考场在紫禁城的太和殿,乾隆后改为保和殿。
殿试只考一天,考完后由皇帝钦点的阅卷官阅卷。
阅卷时,每名阅卷官要阅览全部试卷,并在试卷上画代表等第的五种符号,最高等第的符号是圈圈。
最后,选出十张画圈圈最多的试卷,交由皇帝亲自审阅并选出前三名。
最后就是放榜公布成绩了。
所有考生按照成绩高低分为三等,分别为“一甲”
“二甲”
和“三甲”
。
一甲就三个人,是皇帝钦点的,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二甲一百多人,三甲也是一百多人。
看到这里,大家也看出来了,殿试是没有淘汰机制的,只是一个排位赛。
也就是说,所有参加殿试的贡士都会通过考试成为进士。
区别仅在于进士的级别不同,一甲叫作“进士及第”
,二甲叫作“进士出身”
,三甲叫作“同进士出身”
,其实都是进士。
△考生观看录取榜单(出自仇英《观榜图》)
考中进士后,仕途之路便正式开始了。
明清两朝,考中进士后的出路一般有三种。
最优出路是进翰林院,翰林院里高官云集,也是高官的培养地。
进了翰林院就相当于今天进中央党校进修,前途无量。
状元一般授官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授官翰林院编修,分别为从六品和正七品,相当于今天的处级干部。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